摄影学久了,就越发觉得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艺术。它和绘画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此,绘画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作品。但是摄影,其实有可能是几个人的作品。从构思到实现记录,到重现记录,到展示记录,这每一步都影响到观者对于摄影作品都理解与感受。而之间的这些工作,由于这个系统的复杂性,可能很多摄影师都无法独立完成。
对于我来说,过去的十几年,我一直潜心于建立起一整套从拍摄,到后期,到制作,到展示的完整的工作流。本文,会大致阐述我对摄影流程的模块划分。后续将各个模块在其他的文章中一一阐述。
红色区域是CE(Camera Equipment),这部分着重点涵盖不同相机的使用方法,以及器材的选择,所以按照相机来进行分类,手机(Cell Phone),数码单反(DSLR),数码相机(DC),EVIL(微单),数码旁轴,LFC(大画幅相机),MFC(中画幅相机),SLR(单反相机),胶片旁轴相机,PHC(针孔相机)以及数码后背。不同相机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使用范围,代表着不同时代,但在当今都还有用武之地。
灰色区域是FI(Film Imaging),这部分是一个影像转换的过程,这无疑是摄影体系里面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移动的人物,和变幻的风景在这一步中,转化为静态的照片。这一步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摄影师,那个镜头后面30公分的东西——大脑。所以这部分由摄影师来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雕塑家摄影师和猎人摄影师,这是基于两类摄影师的不同工作方法来分的。每一类的工作方法和器材选择的逻辑会不同。雕塑家是那些预先构想好需要的画面,然后用光影和相机实现的摄影师,包括广告,风光,人像,建筑,室内,观念摄影,拍摄相对有条不紊。如果要举个雕塑家的例子的话, 那必须是Ansel Adams,经典的分区理论,直至今日还在影响着众多的摄影师。猎人是指那些以抓拍为主要的创作手法,以抓住那决定性的一瞬间为己任,包括纪实摄影,新闻摄影,体育摄影,人文摄影,野生动物摄影,街头摄影,这类摄影师的杰出代表就是布列松,提出决定性的一瞬间的那个人。不同类型的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因为关注的点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理论,采用雕塑家的方式来实现猎人的目的,明显是不合适的,反之亦然。
风光摄影按照Thomas在风光摄影后期基础一书中的描述,可以分为流行风光摄影,自然风光摄影和艺术风光摄影三类。
绿色区域是AA(Alternative Analog)这部分主要是指利用中间底或者胶片,采用不同的化学感光材质,这时候不一定是银盐乳剂,会是铁盐或者铂金等材质作为感光剂。一般调制好以后会涂抹在纸上,然后用接触印象的方式,使用紫外线来固化影像,再通过冲洗过程形成固定的相片。
蓝色区域是ND(Normal Digital),这部分对应的是成像为数字底片之后,相应的冲图过程。数字底片是作为一切后续处理的基础,一般数字底片的格式是RAW,如果你用Adobe的软件的话,可以转化成DNG格式。数字底片和模拟底片(胶片)之间可以通过扫描的方式来相互转化。冲图可以理解为从数字底片到最终的成片的过程,这过程中会牵涉到lightroom等相关软件。
紫色区域是NA(Normal Analog),这部分其实就是传统的胶片,放大印相工艺。
黄色区域是FP(Fine Print),是一直以珂罗版印刷为代表的,高品质印刷方式,可以获得连续调的印相。
粉红区域是PF(Preservation&Frame)是装裱,展示和保存相关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