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控制爬行动物环境

养爬行动物是一种非常小众的生活方式,爬行动物由于他们冷血的特性,所以饲养爬行动物,其实就是设置和维护正确的温度湿度。大家平时工作繁忙,作息可能不是很规律,所以采用人工的方式来维护环境,难免顾此失彼。所以我采取了小米的智能家居的套件来监视和控制爬宠环境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当然市面上有采取有线方式连接的温控装置,但是使用小米的智能家居套件可以通过App实时监测和调整控制策略,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安慰我这种强迫症患者,老是担心人不在系统失效,没事想要看一看的心态。所以牺牲一定的稳定性,相对于带来的好处,也是可以接受的。 事实证明,在使用合理的策略控制方式之后,这套系统的稳定性还是能经得起考验的。

爬行动物环境的控制要素:

一般说来,爬行动物从生活习性来说分为,陆栖,半水栖和水栖。总体上需要控制的要素为光照时间,UVB含量,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性。

小米智能套件:

小米的智能套件有很多产品,一个最基本的系统需要有一个网关(149元),一个温湿度传感器(49元)和一个zigbee智能插座(69元)。网关就像是是人的大脑,而温湿度和其他的传感器就像是人的五官和触觉,zigbee 智能插座则是最终的执行器,就行手脚一样。当然,小米的其他传感器,比如门窗传感器,水浸传感器和摄像头在我的系统中也有应用,但这不是必须的,属于锦上添花的产品。

爬宠设备:一个我的典型的系统,会由一个网关,四个温湿度传感器和四个zigbee智能开关构成。网关能力其实远超这个八个节点,所以你还可以买些传感器用在检测家庭环境上。四个温度传感器的位置分别是环境的中央底部靠近底材,左右壁的中间和环境的外面,如果是个箱子就是箱子的外部中间位置。 四个zigbee分别控制,UVB灯,日间加热灯,夜间加热灯和喷淋系统。

各要素的控制构架和策略:

小米系统的控制方式是一个简单的IF(如果)...THEN(就执行)...控制方式,也就是说给定触发条件,当条件全部或者一项被满足,既可以实行相应的功能。每一对IF-THEN在小米的系统里被叫做一条智能。最新版本的米家可以把智能也作为一个被执行的对象嵌入到一个新的智能中去,这样大大拓展了可能性。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注意事项,可以作为设计控制的一些策略:

  1. 不要依赖单一的温度传感器来控制,利用所有三个传感器来控制zigbee开关,可以对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设置不同的阈值,以避免传感器没电导致的系统失效;
  2. 每个逻辑负责一个功能,尽量保持系统的简单化,不要把多个个控制逻辑合在一条智能里,比如定时开灯和温度控制;
  3. 对于光照的控制,可以实行中央定时控制,即一条智能里面加上所有的执行器,这样后期可以方便统一更改光照时间;
  4. 尽量让你的控制是本地控制,而不是云端,更具我的经验,所有涉及到时间的控制都会是云端的控制;
  5. 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控制,比如喷淋的开关,可以设置手机通知,方便你监视控制结果,避免控制失败造成水漫金山;

各元素典型控制案例:

UVB光照控制:

我是把UVB灯作为日光灯来使用的,所以我会在日间点亮UVB,在晚间熄灭UVB。最新的米家软件提供了按照不同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来作为触发条件的功能,所以我把中国三亚的日出日落时间作为点亮和熄灭日灯的时间。

日间加温控制/晚间加温控制:

针对设置每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一个上限温度和一个下线温度,来控制日间/晚间加温灯的开关。在IF之后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而不同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不同的温度,直接用“或”的逻辑连接。对于太阳灯的控制,可以在关灯之后加入关闭“开灯智能”,延时20分钟,再打开“开灯智能”给于太阳灯足够的冷却时间,以防止短时间开启减少灯的寿命。

湿度控制:

对于湿度,我使用了喷淋器, 每天早上和中午各喷一次,每次会增加一个环境外部湿度的判断,如果环境湿度大于90%,则停止喷淋。

改进空间:

  1. 无法使用更为先进的控制算法来控制温度,比如PID控制;
  2. 无法下载历史数据;
  3. 设置的智能无法保存和复制;
  4. 云端控制,有时候不太稳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